- 公司動態
十八屆三中全會能源改革四大熱點
2014-03-08 11:42:51十八屆三中全會圓滿落幕,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雖然《決定》中涉及到能源領域改革只有寥寥幾筆,但業界多位專家紛紛進行解讀,引發業界討論熱潮。有業內人士認為,《決定》發布后,能源領域包括石油、電力、天然氣、煤炭、新能源等行業相關政策會逐步出臺,能源格局將產生新的變化。
熱點一:原油進口權或進一步放開
《決定》中提出要打破壟斷、加快基礎產業領域改革。在此背景下,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也公開了其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總報告全文。石油天然氣產業方面,383方案提出以形成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放寬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準入為突破口推進行業改革,并明確倡導放開對進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的限制。
長期以來,原油配置主要由國家相關部委統一安排,放開原油進口權屢經多方呼吁但進展極其緩慢。在配置政策方面, 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規定了石油屬國營貿易范圍,同時也賦予了非國營企業的石油經營權利。2002年以來,國家經貿委每年公布《非國營原油進口配額總量和申請程序》,符合條件的非國營企業可進口原油和成品油,但由于海關和鐵道部均要求企業出具中國石油集團和中國石化集團同意采購非國營配額進口的原油并安排生產的書面文件,非國營配額原油進口進展緩慢。
有業內專家認為,《決定》公布后相關政策會逐步出臺,具備一定規模優勢的大型地煉企業有望突破原油供給瓶頸并部分緩解油品升級壓力,考慮到未來進口權放開過程中非國營貿易企業的數量將以逐步增加為主,具有央企合作背景的地煉企業將首先獲益,而無明確央企合作背景的地煉企業將在原油進口配額申請中處于劣勢地位。
熱點二:兩桶油等大型國企被拆分?
目前,能源方面尤其是石油、天然氣、電力三行業國企壟斷現象嚴重。數據顯示,2011年中石油公司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分別占全國產量的 53%和 68%;中石化占20.4%和13.2%;中海油占23%和15.1%。由于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無論上游資源配置、開采、中游加工還是終端銷售網絡都基本形成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壟斷的市場格局。電力行業也由國家電網等大型國企壟斷。有業內人士曾表示,迄今我國還沒有真正形成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等四個環節分開的格局。天然氣產業鏈中,上游勘探、開采和開發基本上由三桶油壟斷,陸上油氣長距離輸送管道70%由中石油管道公司控制,不僅油氣生產和輸送是壟斷的,不對外開放或允許第三方準入。
《決定》中第20條顯示,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
此前,中石油就傳出將被拆分。對于這種說法,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宏觀經濟評論員劉滿平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加快推進油氣管道獨立運營比拆分要好得多。從油氣產業鏈條看,上游勘探、開發以及下游銷售都是屬于競爭性環節,只有油氣輸送管道、LNG接收站等具有自然壟斷性。但是一旦油氣過剩,它必會首先安排自己的油氣向省外輸送,對行業內其他企業造成不公平。只有將連接上游生產商與下游銷售商的咽喉要道獨立,才能使上游和下游獲得參與競爭的機會。
深油氣專家、易貿研究中心常務副總鐘健也認為,成品油進口逐步放開后,并不會對兩大石油企業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目前,兩大石油企業已建立完善的分銷體系,上下游企業盈利互動已基本成形,恢復成品油進口不僅不會沖擊兩大石油,反而有助于在國際油價低廉時形成國內合理的價格體系。
熱點三:管網獨立 淡化行政色彩
目前備受關注的能源領域改革思路還包括,將石油天然氣管網業務從上中下游一體化經營的油氣企業中分離出來,組建若干家油氣管網公司,并建立對油氣管網的政府監管制度。對此,有多位專家表示,如果不從產業結構和管理體制上徹底地進行改革,單純地從定價方法、定價參考標準等細枝末節上花工夫,所得結果肯定不完善,能源格機制還是會遭到社會的質疑。
劉滿平表示,能源行業屬于基礎性產業,長期以來政府通過控制貸款規模、土地指標、產能數量、項目審批、價格管制以及能源企業領導人任命等行政性直接干預手段,對其進行帶有濃厚行政色彩的管理。改革后,政府職能將得到進一步轉變,許多行政許可和審批項目被取消,政府決策也不再由單一部門自主決定,而是綜合各方意見后進行決策,政府運作透明度得到提高。同時,政府對能源領域微觀的直接的管制或干預行為將會大大減少,市場化原則得到進一步體現。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認為,在能源領域,將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是擺正政府參與能源市場的位置,將有益于能源價格進一步改革。
熱點四:將推動能源價格機制改革
《決定》中第22條表示,國家將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對此,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通過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適度提高能源價格,可以緩解當前經濟、能源、環境三者失衡的矛盾。
記者了解到,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一直在推動。2012年發改委推動階梯電價在全國推行。今年初,電煤并軌,煤炭價格實現完全市場化。隨后,成品油價格機制調整,調價周期縮短,更加緊跟國際油價,天然氣價格形成也更趨市場化。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目前能源局正試圖從大用戶直購電來突破電改,由用戶與電廠直接談判,確定用電量和上網電價,用電企業還要支付給電網企業一定的過網費(包括輸配電價和網損)。對此,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建議加快形成獨立的輸配電價機制,加快發電環節兩部制的電價改革,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
對于能源改革,多位業內專家認為,此次改革不能避重就輕,必然涉及到能源價改,在能源領域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進一步體現,進一步放開競爭環節的能源價格。上一篇:新能源汽車鏈投資機會分析下一篇:中國打響污水治理“攻堅戰”
留 言
- 聯系人:華經理
- 電 話:15875999853
- 手 機:15875999853
- 郵 編:570100
- 地 址:海南海口市龍華區首利大廈802
- 網 址:
https://hky169.cn.goepe.com/
http://www.sz-minzhiyou.com